沈阳鸿宇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提质增效利器!AI+制造或将成为制造业的下个风口

发布时间:2022-02-25 文章来源:鸿宇科技 浏览次数:1292

导读: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制造业的“粗放式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制造业结构也亟待调整。“AI 制造”或将成为制造业的下个风口。

       制造业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目前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承接主体,我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制造业的“粗放式发展”面临着成本上升、盈利下降、节能环保要求提高等诸多压力,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制造业结构也亟待调整。
 
       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AI+制造”或许就是制造业的下个风口。
 
       何为“AI+制造”?即以新的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新的制造工艺和材料,贯穿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是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优化自决策和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要AI+应用场景落地支持。
 
       AI+应用场景落地
 
       1.产品研发设计智能化
 
       输入设计目标以及各种参数(如材料、制造方法、成本限制等)到生成设计软件中,软件探索解决方案的所有可能的排列,并快速生成设计备选方案,最后,通过机器来测试备选方案,进行筛选,AI使得制造业缩减了产品研发设计中重复环节的人力成本。
 
       2.在制造和管理流程智能化
 
       随着国内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机器人在制造过程和管理流程中应用日益广泛,而人工智能更进一步增强了机器人自我学习能力。产品质检和自动化智能分拣在机器视觉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工艺也愈发成熟。
 
       搭上国家制造业转型快车 AI+制造市场前景巨大。我国制造业目前正面临转型弯道,AI+制造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根据Bizwit数据,2021年AI在中国制造业中应用的市场规模约3.65亿美元,同比增长43%,有望保持40%以上增速至2025年,达到2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AI+制造发展的驱动力
 
       AI+制造离不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为AI+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从冬奥会上的机器人大厨、机器人调酒师、雾化消毒机器人和UV紫外线消毒机器人的应用可以看出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有效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2021年,我国已陆续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我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的推进政策与实施方案。
 
       2021年5月,广东省印发《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7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并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
 
       此外全国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计划与措施,近日, 《安徽省2022年制造强省、民营经济政策资金申报》、《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也相继出台,这些配套政策对各地制造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之际,AI如何赋能降本增效?各大企业也在积极探索:
 
       蔚来汽车选用达索系统3DEXPERIENCE作为全球研发平台,中国、德国和美国工程师协作开发新设计。此外,研发人员可以通过仿真与协作,快速实现产品设计迭代。数字化全球研发平台简化开发流程,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研发效率。
 
       海尔旗下的大件物流品牌日日顺物流建立了以订单管理、仓库管理、配送管理、预约管理、资源协同、车辆轨迹、移动应用、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八大IT信息系统,支持业务全流程可视。2020年6月,日日顺在青岛启用智能无人仓,满足24小时无人化黑暗作业,较大减少了仓库运营成本,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美的集团旗下物流公司安得智联利用RF扫码技术,可以将收货、上架、移库、补货、拣货、出货QC等全部仓储管理操作实现信息化,通过无线网络和LMS实时通讯更新库存信息,大大提高仓储精准度和操作效率;在信息化得到的即时数据基础上,依托强大的IT开发团队,安得智联可以与客户的系统进行EDI对接,通过WMS系统实现仓储管理,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
 
       小结: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迈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新发展阶段。AI+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是制造企业实现创新升级的主要途径,有望成为制造业的下个风口。

来源:智能制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