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鸿宇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两会观察|智能制造:“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身的催化剂

发布时间:2021-03-10 文章来源:鸿宇科技 浏览次数:1659

 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两会审查讨论。其中,“智能制造”被多次提及。来自各方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热点领域,争相为我国智能制造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纵观全球,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在“十四五”时期,智能制造将成为产业由大变强、由全变优的重要抓手。


      在疫情期间,智能制造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弹性,保障其安全稳定方面展现了实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董事长陈丽芬指出,去年,一些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凭借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网络运维平台等优势,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充分体现了智能制造不仅可以增强全社会抵御突发事件的韧性,也为市场主体平稳运转、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发挥了坚实的保障作用。


      在“十四五”时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速转身,智能制造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是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智能制造将具体对制造业生产带来哪些改变?规划纲要草案对其进行了描述:促进设备联网、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和供应链协同响应,推进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产品个性化、管理智能化。


      智能制造肩负的责任重大,而且目标明确、前景光明。但我们仍要清晰地看到,其“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情况仍然存在。《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0)》显示,经评估全国12000多家制造企业,有75%的企业已开始部署智能制造,但只有14%迈向了数字化阶段,只有6%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特征。


      智能制造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目前仍有大量制造企业因意愿不强或能力不足等原因未能入局。破解难题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各方的共同努力。


      做好顶层设计,提供机制保障。陈丽芬建议,要设立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培育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则建议,政府要营造有规划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引导龙头企业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形成创新合力。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突破。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应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加大对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雷军建议,建立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一流高校协同研发机制,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攻关核心关键技术。


      加大应用推广,实现良性循环。智能制造只有得到规模应用,在广泛的实践中求发展,才能真正产生价值,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各地应积极筹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批样板工程,推动智能制造走向普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智能制造覆盖领域广,发展变化快,对人才的要求高。我们应通过引进、培养、激励等多种方式,尽快填补智能制造人才缺口。


      更加注重安全保障。智能化将带来新的安全挑战,网络安全和生产安全相互交织,需要各方引起高度重视,全方位提供安全保障,推动智能制造实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