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阎冠和:初探政务大数据
发布时间:2021-02-03 文章来源:鸿宇科技 浏览次数:1761
“大数据”已经是热点很高的词,无论是IT产业、商业、政府、制造业等都在谈论。3月1日,贵州省在北京举行了“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宣布了贵州必须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在全国率先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加大了对大数据分析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力度,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专门安排专题栏目《两会解码——两会大数据》,使用大数据对当天最热话题做深度分析。百度公司利用大数据对春运人群流向进行可视化分析,助力春运。广州市等多个地方部门先后出台了一些大数据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众多从事大数据的公司提供全球范围的实时数据挖掘、多维度的数据对比、深度的大众思想分析以及极富创造性、直观易懂的可视化呈现服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在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目前,虽然国家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大数据战略规划,但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可以认为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行动。
政府在大数据战略行动中不仅仅扮演者积极推动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已成为大数据的采集、所有、应用和主管的主体。为了与社会普遍产生、使用的大数据加以区分,更加有效地推动政府部门大数据的应用,本文特将政府所拥有和使用的大数据区分为政务大数据和公共大数据两类。其中,政务大数据定义为:通过行政手段依法获取、并用于政务活动的大数据。其他大数据为公共大数据。
一、政务大数据的特性
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采样分析(即抽样调查)方法,而是将所有能采集到的数据集中来处理,增进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一般大数据的特点可以归纳为4个V: Volume(数据量大),Velocity(数据产生速度高),Variety(数据多样性),Value(数据是有价值的)。针对政务大数据,除了以上共同特性以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
1.真实性。政务大数据是在依法行政的许可下采集的,任何被采集对象有义务如实地填报各项调查数据,因此数据要求是真实准确的,并具有法律效用。
2.原始性。政务大数据不论是一次采集还是多次采集,均直接来源于企业、家庭或个人,都是最为原始可靠的数据采集。
3.完整性。政府部门为了完成一项或几项工作开展数据采集工作,采集的目的和采集的范围都是非常明确的,不可能因为数据采集缺失而影响工作,必须努力保证所采集数据对于该项工作的完成是完整的。
4.公正性。政务数据采集所涉及到的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履行义务接受采集,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可以随意拒绝,如国家开展的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另外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非行政授权不可使用政务数据,不可以超范围使用政务数据。
5.可持续性。政务数据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定时、定期采集,如社保信息等。也可以根据需要经授权后随时获取,确保业务的持续性。
6.可处理性。政务数据是政府部门为了履行行政职能而采集的,数据的内在关系是明确的,数据结构是合理的,肯定是可以和便于机器自动处理的。
7.可开放性。政务数据是政务部门在依法行政下获取的,政务数据属于人民,任何机构或组织和个人不得据为私有,在确保国家安全、组织或个人的隐私与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放。任何机构、组织或个人也有权向相关部门提出获得和使用数据的申请。
二、政务大数据在政务活动中的应用
1.政务大数据用于科学决策。政府是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机构,行政决策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决策的对错、决策的质量和实施的效率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和人民大众的安危祸福。有资料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大约2万多亿元的总投资中,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至少有1万亿元”。“七五”到“八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重大失误率在30%以上,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元-5000亿元。由此可见,在正确的决策机制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多么的重要。正确的决策一定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掌握事物的内在的规律基础之上,而政务大数据政务大数据的首要用途无疑是用于决策,高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对象的客观全面了解基础之上的,大数据的应用恰当地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持。政府部门是非常习惯用数据作为决策的基础,但是在应用大数据之前,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数据基本上都是通过统计分析或抽样调查得出的。抽样样本选择和样本数量的风险决定了抽样结论,在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等客观原因决定了小样本抽样的结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传统的方法大多数集中在单一数据,没有充分发挥跨界跨领域数据融合所带来的信息价值,往往也不能真实地从系统的角度反应事物的真相。而大数据在决策中的应用可以使决策者比以往更加容易掌握事物的真相和更加把控事物内在的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抽样调查的这些天然弊病。可以说,将大数据应用于决策是助力政府部门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最佳利器。
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以“信访数据深度挖掘与决策支持系统”等三个系统建成了全国首个信访与社会矛盾综合研究工作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为政府部门提供准确、快速的决策支持,及时解决民生问题,北京全市信访总量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下降趋势。北京还定期发布社会矛盾指数,以此来衡量社会矛盾的激烈程度和发展趋势。
2.政务大数据用于精细化管理。政府部门作为社会的行政管理机构肩负着社会管理的职能,用精细化管理替代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是社会各界对政府部门的普遍要求。所谓精细化管理要求各项管理工作要在时间与空间上做到精确定位、细化目标、精益求精、细化考核。精细化管理基础是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政府管理部门已经掌握了海量的管理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驱动的社会管理,通过政府的各项职能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实现社会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北京市东城区创建的“万米网格化管理平台”就是精细化管理的成功案例。
3. 政务大数据用于精准化社会服务。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为了落实习近平同志的指示,首先要做的是及时地知道并精确定位什么是群众最关心和最迫切的问题,政务大数据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力、最有效的工具。通过政务大数据的分析,政府部门可以深入了解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甚至是某个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性服务。同时,利用政务大数据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社情及舆情,能够准确地预见事物的发展态势及规律,使政府部门能够提供精确、高效、及时、周到和个性化的服务,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快乐指数。政府部门在利用政务大数据推进信息惠民的同时更要引导社会力量使用公共大数据全面开展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开放竞争的发展格局。
三、政府做好应用政务大数据的准备了吗?
政务大数据对于政府来说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运用政务大数据可以深入了解以往我们无法了解的事物的真谛、不好预测和不好把握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依法行政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想更好地运用大数据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呢?
1、大数据的思维。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工具,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简单地说,大数据思维就是将传统的思维方法转变到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的数据驱动思维方法,即以大数据来认识事物、把握事务。另外,大数据也是一种系统思维观,要求我们在数据证据的基础上观大局,大数据的思维要求我们认识大数据、认可大数据、使用大数据,按大数据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
2、大数据的系统。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在大数据思维的指导下,利用能够处理大数据的系统对大数据进行专业化分析处理,实现大数据的战略意义。大数据的思维除了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还必然带来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的转变,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显然不能适应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应用,同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涉及到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相应的软件技术,以及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相关的学科知识。因此,要按照处理大数据的需要对已有电子政务系统拓展定位,建立能够更高效、更高速处理大数据的电子政务系统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3、大数据的建立。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成为工作的基础,大数据的建立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核心工作。称为大数据的数据,数据量要足够的“大”,采集是关键。“依法采集”是政府部门数据采集的天然优势,能够变成数据的事物越来越多,能够用数据描述的事物也越来越多,政务部门要按照大数据思维的需要,重新设计工作流程,获取必需的数据,包括文字、数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数据。以往政府部门采集数据一般都是各行其是,不但给被采集者带来重复采集的麻烦,而且容易产生由于采集口径不同、采集时间不同、更新频率不同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不一致,数据打架。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对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采集、共享共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政府部门依法采集的大数据之外,社会机构和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上有无限多的大数据,政府部门应将其视为重要的大数据资源,学会从社会获得更大量的大数据作为补充,甚至是直接向社会定期或按需购买大数据服务。
4、大数据的共享。政府部门拥有的数据不仅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更是涉及到社会机构或个人的隐私,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大数据的采集、保存、使用、共享等都必须置于严格的制度管理之下,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由于采用大数据技术,更多的部门、更多的工作会更加迫切要求数据共享,应以“数据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的原则加快制定更加严格的数据共享的有关规定,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社会实现充分的数据共享。
5、大数据的人才。大数据的应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仅要求对政务工作熟知、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熟悉、又要求掌握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是具有很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方可担当的岗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奇缺,要抓紧选择合适的公务员重点培养,有关大学也应开设相关的专业或课程,培养出大数据时代的合格公务员或专业技术人员。
6、大数据的开放。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仅是资源,更可以创造价值,政务数据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尚未开发的巨大资源。2013年八国首脑在爱尔兰峰会上签署《开放数据宪章》,各国分别制定开放数据行动方案,主动承诺逐步开放政务数据资源,围绕民生,关注用户需求。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有力地推进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有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实践经验,在我国数据开放是指日可待,国家十二个部委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附件中也明确提出促进政务数据开放。将政务信息资源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创新资料向社会开放,有助于建设开放透明的政府,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强大、更好满足社会需求、激励创新和蓬勃发展的社会。“数据的价值产生于使用”,使用越多价值越大,政务数据开放给社会使用就要在最大的范围、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政府透明度的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政府部门拥有的政务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强,强烈要求能够尽早地开放政务数据资源,政府部门有责任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政务数据供社会使用。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政务数据,本质上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是政务数据的唯一主人,应该回归人民。政务数据的开放应该效仿政务信息公开的做法,确定“数据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的原则,做到确保国家安全、确保企业和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前提条件下的有序开放,同时做好政务数据使用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北京政务数据资源网(www.bjdata.gov.cn)等一批政务数据资源网在政务数据公开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和表率,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根除数据垄断,让政务数据来自社会,回馈社会,服务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7、大数据的安全。随着政府部门政务大数据的建立,几乎社会和个人的一切都和大数据息息相关,确保涉及到企业、个人数据信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数据信息的不受侵犯和不被非法使用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政务大数据应用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需要考虑的安全性问题,传统的单纯性安全防护对大数据而言显然是不够的,大数据的防护必须更具有战略性和结构性。
四、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战略、是文化,它正在发展为一种新的学科。无论是智慧政府还是智慧城市,智慧来源于数据,只有处理了数据、产生了信息,才能出智慧。当今的世界,在物理世界之上是数据构成的世界,一切物质与社会关系都可以用数据来表示,人是各种相关数据的总和,社会是通过数据互联来构成的。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认识到了政务大数据的重要性,都在尝试“用大数据来决策”、“用大数据来管理”、“用大数据来服务”,涌现了一批既务实管用、又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和应用。实践证明大数据必将有效地助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服务性政府的快速建立,特别在公共决策科学化、公共管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精准化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政务大数据的应用必定会给政府部门的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成就和转变。愿更多的人关心政务大数据、研究政务大数据、使用政务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