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工业互联网,正在发生哪些改变?
发布时间:2020-07-20 文章来源:鸿宇科技 浏览次数:1887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的融合。
2017年11月,我国发布了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今年,工业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成为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抓手。
不过,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张工业互联网面孔。很多人关心,工业互联网到底长的什么样?它如何让制造业“旧貌变新颜”?连日来,麻辣财经记者采访了河北、广东、宁夏、上海等地的制造企业、服务平台和行业专家,试图描绘出一幅工业互联网的图景。
智能生产、远程运维、个性化定制,是当前工业互联网的主要落地方式
坐在办公室,张显桂点击显示板,生产进度、交货时间一目了然。两年前,这位河北安迪模具的总经理,靠一部电话与车间、客户反复沟通,经常半天顾不上喝一口水。
玻璃模具批量小、种类多,如何高效排产、精准交货让张显桂很头疼。变化源于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智能云科的合作,一套智能化系统将设备、物料和人连接到“云”上,这朵“云”重塑了生产流程。
以往报价,靠经验,现在根据平台采集的历史数据,加工费、图纸测算、管理成本等环节价目精细测算,非常清晰;过去,生产依赖工人,进度难把控,而今系统科学测算每道工序时间,排产时间从平均4个小时压缩到半小时。
效率高了,成本降了。张显桂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工厂每年省下30多万管理成本,产能效率更提升了近30%。工厂2019年产值约9000万元,没买太多新设备,产能就增加了近3000万。头一年,收益就超出了前期投入。
在宁夏,借助互联网平台,宁夏力成电气公司正在开拓设备智能健康服务。该公司生产电力配网开关设备,设备好装维护难,设备出故障、零部件损坏后,工程人员才去维修、调试。既不清楚为什么出问题,也不知道哪个零部件有风险,维护凭经验,很被动。
西部地区配电站分布散而广,维护人力成本很高,有些设备使用粗糙,寿命打折扣。能不能实时监测设备异常,预测故障?2019年底,与树根互联合作,宁夏力成上线了远程运维系统,革新了运维服务方式。
分析采集的设备数据,与模型比照,哪个零部件有风险,系统自动预警,有故障还可以远程诊断。主动维护设备,省去了电气值班人员,客户人力成本大大降低。除了为500多个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宁夏力成首席信息官徐志没料到,分析获取的数据,还能根据南北方使用环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
回到东部。小家电是浙江余姚市的支柱产业,这里有大大小小相关企业上万家,是我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一。
今年5月,宁波联通、云镝智慧联合打造的余姚智能家电云平台上线。生产、配套、服务企业聚集在平台上,共享供需、产能、人才等信息,围绕客户订单,实现了采、销、供产等协同。云镝智慧总经理张剑云说,传统制造模式要求企业有完整的制造能力,规模化生产与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往往无法兼容。今后柔性化生产,让这些变成可能。
安迪模具的生产智能化,宁夏力成的高价值设备远程运维,以及余姚小家电行业力图打造的个性化生产,是当前工业互联网的主要落地方式。
如果把工业互联网比作大象,那么现在摸到的只是大象耳朵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种基础设施,还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业务模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说。
工业互联网前景美好,然而落地并不容易。
一位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经理,曾参加业内一个重要展会。主会场近2000个位子都坐满了人,一直到下午要散场时,还有人站着听专家发言,并不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可是,我在展台吆喝了大半天,前来洽谈的客户寥寥。”
听报告的“热”,谈生意的“冷”,都是工业互联网的真实的面孔。它们共同映照的是,制造企业面对智能制造大潮,他们兴奋、期待,同时又在徘徊。
“做工业互联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树根互联首席执行官贺东东的这句话引起业界许多人共鸣。
制造企业徘徊的原因,有观望也有担心。
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资源。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企业不放心将数据放到平台上。一位平台服务商提到,一家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希望能够采集整车厂家的发动机的运行数据,用来改进产品设计。但整车厂家回复很干脆:“这些数据,我们不对外。”
在与客户交流中,网络安全服务商奇安信工程师被问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能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拥抱工业互联网,企业也有资金投入的顾虑。5年前,安迪模具的管理层就意识到上“云”是趋势。看准了方向,却难下决心。“上一套智能化系统,动辄上百万。日子好时,每年就赚几百万,更新设备还得花钱。收不回成本,就将是企业的负担。”张显桂说。
安迪模具是行业龙头,它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已不简单,但大部分企业数字化改造前期投资更大,短期很难见成效。制造业对成本敏感,每一分钱都希望有回报。
还有,企业不懂信息化,提不出需求。工业制造涉及的生产设备多,业务链条长,一台电机可能涉及到上千个数据点。没有懂信息化的人才,说不清要工业互联网做什么。而工业门类繁多,需求五花八门,造成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服务能力跟不上,提不出切合实际的好方案,两者很难“对接”到一起。
实际上,真正意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球起步不到10年。如果把工业互联网比作大象,服务平台现在摸到的只是大象耳朵,解决的多数是相对浅层次、应用价值较低的问题。
更大的影响因素是,我国工业化历程短,工业底子薄,自动化、信息化的路还没有走完,又赶上智能化、数字化浪潮,可谓“一个阶段、两份任务。”
我国制造业中90%以上的是中小企业,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中小制造企业里,通常有1/3是老旧机床,这些低端设备改造难度非常大。”智能云科数字化工厂事业部高级咨询顾问苏欣说。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要符合我国制造业、互联网的实际
尽管是踮着脚尖的跨越,但中国工业与互联网擦出的火花,值得期待。因为,我国有全球孕育工业互联网的最好土壤: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工业大数据数量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氛围较好。再加上有互联网“高速路”的强劲支撑,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国际同行交流,余晓晖常听到对方的羡慕:中国公司,无论大小都愿意尝试新技术。
“中国工业发展迅速,传统资产负担相对较轻,特别是装备应用场景丰富,企业敢于拥抱新技术,这是我们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后发优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认为。
比如,我国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工业互联网注入了新动力。5G增强移动带宽、超可靠低时延、广覆盖大连接的属性,解决了海量大数据通信稳定传输的难题。比如,矿区路面复杂,环境恶劣,驾驶员开采矿车很危险。有了5G技术,在主控中心,驾驶员远程操作车辆,把指令信息瞬时传到车辆,做到实时操控。
通常,工业信息化软件是定制的,不仅要专门购买设备,还得专人维护,技术门槛高、花销大。这个难题怎么解决?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需求特点,包括华为、阿里、腾讯、树根互联等企业开发了工业云平台应用。接入这些平台,中小企业只需花很少的钱,还不用专业设备和维护人员。这些接地气的创新,展示了工业互联网在我国的活力。
一些中小企业正享受到这一红利。在广州,一家食品烘干机企业年产量几百台,没有任何信息技术基础,连接某平台后,产品能根据不同的烘焙食材,自动调整温度、湿度等参数。产品智能化上了一个台阶。
“现在全球制造业进入一个薄利时代,哪怕提高1%的效率,都非常有价值。”王建民说,消费互联网是横向的,能连接全球数亿人;工业互联网是垂直的,它的魅力在整合行业深度经验,把各种数据转化为生产、制造决策。
据统计,目前国内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超过300家,超过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目的是借助互联网的能量,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
说到底,工业互联网是一条新赛道,数字化升级不能完全替代制造业自身发展的逻辑。一位深耕制造业30多年的专家说得好:做制造业,是熬一碗百年老汤。制造业升级基础得打牢,该走的路,该过的坎,恐怕一个也少不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喻思南